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HRS和LMC工艺制备的两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铸态及固溶微孔的形成 ( EI收录 SCI收录)
FORMATION OF SOLIDIFICATION AND HOMOGENISATION MICROPORES IN TWO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S PRODUCED BY HRS AND LMC PROCESS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北京100083 [3]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高温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5 [4]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温合金部,沈阳110016 [5]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沈阳110016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0CB631201~~
年 份:2012
卷 号:48
期 号:10
起止页码:1237-12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124915755355)、IC、INSPEC、JST、RCCSE、SCI(收录号:WOS:000310823200012)、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10823200012)、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对传统定向凝固(HRS)及液态金属冷却(LMC)2种工艺制备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铸态微孔和固溶微孔尺寸与分布的定量表征,分析了制备工艺以及合金成分对单晶合金铸态及固溶微孔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成分的差异导致本研究中HRS合金铸态微孔体积分数低于LMC合金.2种合金经固溶热处理后,在靠近表面的贫Al层及附近均形成大量的圆形固溶微孔,该类微孔的数量随着与表面的远离而减少.高温空气环境下Al向表面扩散形成贫Al层,进而由于Kirkendall效应形成近表面固溶微孔.高温下枝晶干和枝晶间的元素在扩散过程中产生的Kirkendall效应是合金内部固溶微孔的主要成因.LMC合金较小的一次枝晶臂间距和较低的元素凝固偏析程度使得其内部产生的固溶微孔数量远小于HRS合金.
关 键 词:单晶高温合金 微孔 固溶处理 定向凝固 液态金属冷却
分 类 号:TG146.15[材料类] TG132.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