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探析    

Environment-friendly land-use spatial structure based on ecological sensitivity analy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胡浩[1] 王士君[2] 南颖[3] 卢书兵[4]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2]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3]延边大学城市与环境生态研究所,吉林延吉133002 [4]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出  处:《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1333)

年  份:2012

卷  号:44

期  号:3

起止页码:142-1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JST、MR、RCCSE、WOS、ZGKJHX、ZMATH、ZR、核心刊

摘  要:生态敏感性区域的城市用地是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于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借助TM影像、地形图等基础数据挖掘出研究区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现状等参数信息,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通过构建生态敏感性分析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在ArcGIS软件叠置、缓冲等空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规划资料对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形成了以"一区、三镇、七个中心村"为骨架,以主题公园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农业区为基质,以伊通河和开发区内主次干道及其绿化带为廊道,以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大小水库、各类型用地为斑块的土地利用功能组织和空间管制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城市边缘区地域单元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坡度、植被、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影响下,通过各生态敏感性区域有组织的层次更替、梯度变换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网络型土地利用方式.梯形梯度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客观反映了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下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既保证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土地的需求,又实现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最小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

关 键 词:土地利用 生态敏感性 环境友好型 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  

分 类 号:X1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