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血浆铜蓝蛋白在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的水平及意义    

The levels and significance of ceruloplasmin in hepatitis B with different liver function statu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波[1] 吴元凯[1] 曹红[1] 陈忠诚[2] 高志良[1] 柯伟民[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630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广东广州510630

出  处:《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基  金:根据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课题:艾滋病和病毒性等重大传染病防治(20012ZX10002007)

年  份:2012

卷  号:21

期  号:9

起止页码:841-8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DOAJ、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时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衡量肝功能损害的严重性,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并比较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以及恢复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结果肝豆状核变性(n=50)、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和恢复期(n=3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n=50)的MELD评分分别为11.1±6.5、20.4±4.2、10.9±4.9、9.6±9.8,血浆铜蓝蛋白分别为(0.065±0.036)g/L、(0.176±0.037)g/L、(0.210±0.056)g/L、(0.197±0.038)g/L;血浆铜蓝蛋白水平4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存在差异(F=111.4,P<0.001),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低于其他3组(P<0.001)。结论肝豆状核变性血浆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相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没有肝衰竭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浆铜蓝蛋白水平几乎正常。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血浆铜蓝蛋白水平仅轻度下降,随着肝功能衰竭的恢复,血浆铜蓝蛋白恢复正常。

关 键 词:血浆铜蓝蛋白 肝豆状核变性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

分 类 号:R512.6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