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分期综合治疗的效果    

Efficacy of combining treatment based on clinical stage in neovascular glaucom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国军[1] 仇宜解[2] 于湛[1] 庞凤[1] 邸霞[1] 金栋[1] 李菊[1]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海慈医院眼科,266033 [2]四川成都医学院附属康桥眼科医院

出  处:《眼科》

年  份:2012

卷  号:21

期  号:4

起止页码:268-2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IC、JST、SCOPUS、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按不同分期综合治疗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63例(69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为虹膜红变组(15例16眼)、开角型青光眼组(20例22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组(28例31眼)。方法虹膜红变组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其中3眼行白内障手术,1眼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开角型青光眼组在全视网膜光凝术基础上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其中8眼行小梁切除术,4眼行白内障手术,2眼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5眼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闭角型青光眼组在全视网膜光凝术、抗青光眼药物、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基础上,联合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其中21眼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12眼填充硅油。平均随访(18.6±15.3)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压、虹膜红变、前房角及并发症。结果虹膜红变组、开角型青光眼组和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视力不变或提高分别为15眼(93.8%)、17眼(77.3%)和16眼(51.6%)(χ2=9.76,P﹤0.01)。治疗前眼压分别为(14.6±3.8)mmHg、(31.6±9.1)mmHg和(44.8±12.2)mmHg,治疗后眼压为(14.1±3.86)mmHg、(17.9±3.7)mmHg和(18.9±10.8)mmHg(F=185.8,P﹤0.001)。治疗后虹膜红变在虹膜红变组16/16眼消退,开角型青光眼组20/22眼消退及闭角型青光眼组28/31眼消退。治疗后前房角在虹膜红变组16眼仍为宽角,开角型青光眼组18/22眼前房角中的纤维血管膜萎缩,房角开放范围较治疗前扩大,闭角型青光眼组31眼房角中的纤维血管膜不同程度萎缩,但房角开放范围无扩大。三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3%、22.7%和48.4%(χ2=9.75,P﹤0.01)。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按临床分期差异化综合治疗对虹膜红变期及开角型青光眼期效果较好。

关 键 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  虹膜红变  

分 类 号:R779.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