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思想品德课教学泛化现象探微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唐凤林[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汤庄桥中学

出  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年  份:2012

期  号:9

起止页码:16-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发生了深刻且可喜的变化,有了更多的人情味,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泛化现象。本文通过一些实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问题探究和合作讨论四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探微思考,以期纠偏。一、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宜性。警惕干篇一律的“教参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指针,合理的预设和科学的达成是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尺。但许多教师忽视了认真确定教学目标这一十分基础的工作,提起教学目标,就将教学参考书上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抄下来,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空洞模糊,与教学过程脱离,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样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目标定位不适宜、欠准确,在教学时,教学行为容易迷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使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完成不扎实,情感目标悬空。教学目标只是写在备课本上,停留在教参上。【例】某教师“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一课的教学目标:

关 键 词: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  知识技能 新课程改革 教学参考书 教学内容  三维目标  

分 类 号:G41[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