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    

Progress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research in China over the last decad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鞠瑞亭[1,2] 李慧[1] 石正人[3] 李博[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200433 [2]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部,200232 [3]台湾大学昆虫学系暨研究所,中国台北10617

出  处:《生物多样性》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119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30019);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0JC1414100,10JC1400700);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12xd1400500)

年  份:2012

卷  号:20

期  号:5

起止页码:581-6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DOAJ、JST、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生物入侵已对入侵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了21世纪五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2000年以来,中国生物入侵研究领域尤其是入侵种的多样性与格局、入侵机制及生态学效应、管理与控制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了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领域,以期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我国的生物入侵预警预防和科学治理提供参考。据初步研究,中国的入侵种数量已达529种,其中陆生植物、陆生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为主要入侵类群;原产地以北美洲和南美洲为主;经济发达和气候温暖湿润的东部和南部省份入侵态势明显较西部和北部省份严重;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入侵问题将可能更加严峻。外来种的成功入侵是其内禀优势、资源机遇和人为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表型可塑性、适应性进化、天敌释放、种间互利或偏利共生和新化感作用等因素对入侵起到了关键作用。生物入侵已对中国土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固有平衡,危害或威胁到中国的农林牧渔业生产、交通航运、环境、人类健康和公共设施安全。针对生物入侵的管理与控制,中国加强了包括检测监测、风险分析、生物防治、扩散阻断、根治灭除和生态恢复等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实施,并初步控制了一些重要入侵种的扩张。中国生物入侵需要在全境性科学考察、生物入侵的遗传学、基因组学、生态系统影响、全球变化和管理与控制技术创新等领域进一步加强跨领域的交叉合作和系统研究。

关 键 词:生物入侵 中国  管理与控制 多样性 生态学效应 入侵机制

分 类 号:X1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