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南澳贝藻混养互利机制的初步研究    

Mutually Beneficial Mechanism in Nanao Polyculture of Oyster(Crassostrea gigas) and Kelp(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in Nanao,Guangdong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杰[1] 雷驰宙[1] 陈伟洲[1]

机构地区:[1]汕头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出  处:《水产科学》

基  金: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90502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31900043;2010B020201015);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科技攻关项目(A201001E01)

年  份:2012

卷  号:31

期  号:8

起止页码:449-45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FSTA、IC、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以牡蛎和龙须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两个阶段不同投放比例的室内模拟混养试验,试验周期均为4周,各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龙须菜单养组、牡蛎单养组、牡蛎龙须菜低密度混养组、牡蛎龙须菜中密度混养组和牡蛎龙须菜高密度混养组,其中除对照组和龙须菜单养组外,各试验组牡蛎密度均为27只/m3,第一阶段龙须菜密度分别为:0,47,0,47,94,188g/m3,第二阶段龙须菜密度为:0,158,0,158,316,854g/m3。定期采样测定水体中营养盐(NO2-N,NO3-N,NH4-N,PO4-P)的含量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第一阶段试验结束时,投放牡蛎的试验组与未投放牡蛎的试验组水体氮、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第二阶段试验结束时,投放牡蛎的各试验组磷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混养组的磷酸盐含量和硝酸盐含量与牡蛎单养组相比分别降低了43%、30%,说明龙须菜明显吸收了水体中的氮、磷,混养系统氮、磷利用更为合理,其中龙须菜854g/m3,牡蛎27只/m3的高密度混养组投放密度最为合理。

关 键 词:混养 牡蛎 龙须菜 互利机制  

分 类 号:S962.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