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依兰盆地始新统达连河组油页岩成因新认识  ( EI收录)  

New Research on Oil Shale Origin of Eocene Dalianhe Formation in Yilan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柳蓉[1,2,3] 刘招君[1,2,3] 杜江峰[4] 刘冬青[1] 杨小红[1] 徐银波[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2]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 [3]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吉林省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61 [4]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中心,北京100027

出  处:《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76);国家潜在油气资源(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建设项目(OSP-01);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200903035);吉林大学种子基金项目(2011-2012)

年  份:2012

卷  号:42

期  号:4

起止页码:941-9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123715424718)、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石矿物组合、有机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等资料,研究了依兰盆地达连河组含煤-油页岩段与油页岩段油页岩成因。含煤-油页岩段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1型,油页岩段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1-II2型,且都表现为弱氧化-还原特征,但是两者却具有不同的成因。含煤-油页岩段油页岩形成于湖泊-沼泽沉积体系,油页岩形成于湖泛作用基准面上升时期,直接发育在原来沼泽发育的位置,由于该时期水动力很弱,无法带入新的氧气,又有大量的生物生长并且不断原地死亡堆积,形成了有机质很丰富的油页岩。油页岩段油页岩形成于半深湖-深湖体系,该体系中频繁重力流作用的出现,把陆源碎屑带入深湖、半深湖中的时候,也把氧气带入到湖底,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导致该油页岩段的有机质呈混合型以及弱氧化-还原特征。

关 键 词:依兰盆地  达连河组 油页岩 重力流

分 类 号:P618.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