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水稻生产的时空动态分析    

The Temporal-Spatial Dynamic Analysis of China Rice Produc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程勇翔[1,2] 王秀珍[3] 郭建平[4] 赵艳霞[4] 黄敬峰[1,2]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杭州310058 [2]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3]杭州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杭州311121 [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

出  处:《中国农业科学》

基  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D32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087507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0101110035)

年  份:2012

卷  号:45

期  号:17

起止页码:3473-348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CD、CSCD2011_2012、FSTA、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目的】绘制中国南北稻区不同稻作制度下的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重心变动图,分析成因,找出影响现阶段中国水稻总产稳定的关键因素。【方法】利用重心拟合模型对水稻生产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敏感性分析方法找出该变动背景下影响中国水稻总产稳定的关键因素。【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除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水稻播种面积重心和产量重心向东南和东部发生偏移以外,总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1979—2009年北方稻重心由华北快速移动到了东北松辽盆地。中稻和一季晚稻重心移动方向为先东北后东南与南方稻作制度"双改单"变化顺序由北向南相吻合。早稻和双季晚稻重心移动方向都为西南。南方稻区单季稻比例明显上升,"双改单"现象明显,这是导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结合敏感性分析得出播种面积已成为目前最有可能造成中国水稻总产量大幅下滑的关键因素。【结论】市场机制的调控和技术进步是目前影响中国水稻时空变动的两个主要因素。在继续坚持以市场为指导的前提下,依据国情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重点对面积呈下滑趋势的早稻和双季晚稻进行调控,同时兼顾水稻总面积,防止其出现较大波动,努力提高水稻单产,是确保现阶段中国水稻总产稳中有升的关键。

关 键 词:水稻 时空动态  重心拟合模型  敏感性分析  龙卷风图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