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3]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3 [4]青岛崂东海珍品良种培育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5 [5]美国新泽西州州立大学Haskin贝类研究室,新泽西诺里斯08349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24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10CB126403)
年 份:2012
卷 号:36
期 号:8
起止页码:1215-12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为了评估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能否产生远缘杂种优势,于2010年5月,以成熟的两种牡蛎亲本为材料开展了2×2远缘杂交研究,由长牡蛎自繁组GG(Crassostrea gigas♀×C.gigas♂)、近江牡蛎自繁组AA(C.ariakensis♀×C.ariakensis♂)、正交组GA(Crassostreagigas♀×C.ariakensis♂)、反交组AG(C.ariakensis♀×C.gigas♂)4个实验组组成。分析了子代早期表型性状和杂种优势,并对杂交子代进行了遗传鉴定。结果表明:GA杂交组与AG组的受精强度具有不对称性。幼虫浮游期间,表型性状的中亲杂种优势几乎为0,GA组生长与存活性状表现出积极的单亲杂种优势,而AG组则具有明显的远交衰退现象;幼虫早期表型性状受到母本效应影响,而后减弱。变态期间,GA组变态率较高,得到了大量杂交稚贝;而AG组变态率极低,仅获得了72个杂交稚贝。稚贝培育期间,稚贝表现出中亲生长劣势与存活优势;GA组具有明显的单亲生长与存活优势,而AG组则表现出生长劣势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存活优势。利用复合COI及ITS2鉴定了种间杂交子结果表明:正反交组杂交子均为真正意义上的两性融合杂交子。实验获得了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GA组杂交子,为现有牡蛎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 键 词:太平洋牡蛎 近江牡蛎 种间杂交 杂种优势 遗传鉴定
分 类 号:Q321.2] S917.4[水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