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软弱围岩隧道台阶法施工中拱脚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  ( EI收录)  

ARCH SPRINGING STABILITY AND ITS CONTROL TECHNIQUES DURING CONSTRUCTION OF TUNNELS WITH WEAK SURROUNDING ROCKS BY BENCH CUT METHO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文江[1,2] 孙明磊[1] 朱永全[1] 朱正国[1] 李玉良[3]

机构地区:[1]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3 [2]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3]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

出  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243);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09G005)

年  份:2012

卷  号:31

期  号:A01

起止页码:2729-27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123515382002)、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铁路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并结合部分现场监测资料,对软弱围岩隧道台阶法施工过程中隧道拱脚变形特征、上台阶基底围岩失稳形态及拱脚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拱脚沉降和水平收敛均表现突出,在实际工程中,拱脚变形控制是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的关键之一。(2)拱脚部位围岩屈服程度相对较高是该处施工变形显著的根本原因。在台阶法施工过程中,基底围岩的破坏形式随台阶高度的增加由拱脚局部失稳逐渐向基底整体剪切失稳过渡。(3)从对隧道拱脚及洞周变形控制效果出发,IV级围岩可采用长台阶法施工,V级围岩宜采用短台阶法施工,而VI级围岩应采用微台阶法施工。(4)从不同台阶高度条件下极限位移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在确保掌子面稳定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增加台阶高度有利于围岩的稳定。(5)扩大拱脚和临时仰拱2种工法对控制拱脚及洞周变形均有明显的效果。扩大拱脚技术适用于拱部沉降显著的工程,而临时仰拱技术则更适用于水平收敛显著的区段。

关 键 词:隧道工程  铁路隧道  软弱围岩 拱脚稳定性  控制技术 数值分析  现场试验  

分 类 号:U45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