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黄鱼性腺性别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n gonadal sex differentiation in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游秀容[1] 蔡明夷[1] 姜永华[1] 王志勇[1]

机构地区:[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

出  处:《水产学报》

基  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46-05);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1229);集美大学创新团队基金(2006A002)

年  份:2012

卷  号:36

期  号:7

起止页码:1057-106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大黄鱼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规律。大黄鱼受精卵于2009年9月22日开始孵化,孵化水温26℃,育苗水温22.0-25.8℃,养殖水温11.5-25.6℃。20日龄稚鱼(体长17.6-19.2 mm)腹腔中一对原始性腺已经形成。55日龄幼鱼(体长27.5-37.0 mm)半数个体性腺中形成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标志着卵巢解剖学分化开始。减数分裂和卵巢腔的形成同时开始于60日龄(体长28.0-37.2 mm)。120日龄幼鱼(体长39.2-51.0 mm)性腺中,初级卵母细胞出现,标志着卵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巢分化开始于第95日龄(体长38.0-48.0 mm),其解剖学标志为生精导管的形成及体细胞在性腺中的散布方式。145~195日龄,由于水温过低,鱼苗停止生长,期间性腺发育水平没有明显变化。215日龄幼鱼(体长44.0-59.2 mm)性腺中精母细胞的出现标志着精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小叶于230日龄(体长56.2-72.8 mm)形成。由此可见,大黄鱼雌性性腺发育早于雄性性腺,且大黄鱼性腺分化类型属于分化型雌雄异体型。

关 键 词:大黄鱼 性腺分化 发育 组织学观察

分 类 号:Q344] S917.4[水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