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白垩纪四足动物足印的生物地层学、生物年代学与遗迹相    

CRETACEOUS TETRAPOD FOOTPRINT BIOSTRATIGRAPHY,BIOCHRONOLOGY,AND ICHNOFAC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Martin G.LOCKLEY[1] Spencer G. LUCAS[2] Masaki MATSUKAWA[3] Jerald D. HARRIS[4]

机构地区:[1]科罗拉多丹佛大学恐龙遗迹博物馆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8021 [2]新墨西哥州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87104 [3]东京学艺大学环境科学学院日本东京都小金井市184-8501 [4]迪克西州立大学物理学系美国犹他州圣乔治镇84770

出  处:《地层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911142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821906)资助出版

年  份:2012

卷  号:36

期  号:2

起止页码:503-5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A、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从全球范围来看,白垩纪四足动物的足印多数是非鸟恐龙与鸟类留下的痕迹;少量足印来自翼龙、鳄鱼、龟、哺乳动物和其他四足动物。白垩纪的足迹化石以东亚(尤其是中国和朝鲜)和北美西部的最为人所知。南美(主要是阿根廷和巴西)也有一定数量广泛分布的足迹化石,欧洲、非洲与澳大利亚的白垩纪足迹组合则鲜为人知。以白垩纪四足动物的足印记录为基础,我们对两个全球足印生物年代重新进行了检查。早白垩世生物年代以蜥脚类与鸟脚类的足迹为特征。晚白垩世生物年代中的蜥脚类足迹较少,但是鸭嘴龙、暴龙和角龙的足迹增多了。另外,白垩纪足印化石的记录中记载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地层学信息,如北美白垩纪中期蜥脚类恐龙的消失,以及白垩纪末恐龙的绝灭。越来越多来自东亚的白垩纪足印记录使我们对更精细的地方性白垩纪足印生物年代学有了初步印象。因此,以地方性四足恐龙(包括鸟类)遗迹属的地层分布为基础,可以识别出三个或四个足印生物年代。种类丰富并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东亚的白垩纪鸟类动物的遗迹群,可能指示白垩纪时东亚存在着一个独特而繁盛的鸟类动物群。以足印化石为基础的这一假说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关 键 词:生物地层学 足印  四足动物 白垩纪 亚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分 类 号:P534.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