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甘草酸、熊果苷及氢醌对小鼠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影响的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ies on regulation of melanogenesis in the responese of murine melanoma cells to 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arbutin and hydroquino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雷铁池[1] 朱文元[1] 夏明玉[2] 张美华[1] 范卫新[1]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10029 [2]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电镜室

出  处:《临床皮肤科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基金编号 3 95 70 65 8;3 9870 70 1)

年  份:2000

卷  号:29

期  号:2

起止页码:69-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1996、CAB、CAS、CSCD、CSCD_E2011_2012、EMBASE、JST、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比较观察了 18α 甘草酸双胺盐、熊果苷及氢醌对体外培养B16F10鼠黑素瘤细胞细胞形态、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 3种化合物均显示有抑制黑素生成的作用 ,其中以 5 0 μmol/L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其次是10 0 μmol/L 18α 甘草酸双胺盐 ,但二者并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 >0 0 5 )。氢醌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呈双向作用 ,即低浓度 ( 0 1~ 0 5 μmol/L)时下调酶活性 ,高浓度 ( 1~ 10 μmol/L)时则能轻度上调。细胞增殖率测定结果显示 18α 甘草酸双胺盐、熊果苷在实验浓度 ( 10~ 5 0 0 0 μmol/L)对细胞增殖率无明显抑制 ,而氢醌浓度超过5 μmol/L时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或呈现细胞毒性。细胞形态观察发现 1~ 10 μmol/L氢醌作用2 4h ,细胞胞体变小 ,树状突明显增多且变得细长 ,部分树状突呈串珠状改变。提示 18α 甘草酸双胺盐、熊果苷的皮肤脱色作用机制与氢醌可能不同 ,后者低浓度时以抑制酪酸酶活性为主 ,高浓度时主要是细胞毒 ,且细胞早期的损伤部位可能发生在树状突。 18α

关 键 词:甘草酸 熊果苷 氢醌 酷氨酸酶  黑素瘤细胞 小鼠

分 类 号:R739.505] R73-361[临床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