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损伤性大鼠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肌电活动和组织形态学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myographical activities and histomorphology of myofascialgia trigger points in injury models of ra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贞妍[1] 叶刚[2] 黄强民[1] 吕娇娇[1]

机构地区:[1]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上海200438 [2]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康复科

出  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基  金: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项目(S3080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32200)

年  份:2012

卷  号:27

期  号:7

起止页码:594-59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_E2011_2012、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观察损伤性大鼠肌筋膜疼痛模型触发点的肌电活动特征和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7周龄),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两组,实验组采取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实验方法对其进行连续8周造模干预。造模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正常饲养4周。12周结束后对大鼠进行寻找触发点、记录触发点的肌电活动、病理解剖取材,然后进行触发点肌电分析和观察肌纤维病理组织形态。结果:A组大鼠没有出现触发点,B组大鼠平均出现2个触发点。正常对照组未发现自发肌电活动,实验组除了出现自发肌电活动外,其肌电电位是一种纤颤电位,与对照组的正常肌电电位有明显的区别。实验组的病理切片发现聚集的圆形或椭圆形肌纤维结节以及粗细相间的连续梭形肌纤维。结论:肌筋膜触发点是一种区域性堆集并具有肌电信号异常的挛缩肌纤维。此特征也反证了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法建立的大鼠触发点动物模型是有效的。

关 键 词: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损伤  自发电位  挛缩肌纤维  

分 类 号:R8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