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压电陶瓷的钢管混凝土柱剥离损伤识别研究  ( EI收录)  

Detection of the debonding defect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s with piezoceram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许斌[1] 李冰[1,2] 宋刚兵[3] 滕军[4] 令狐延[5]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2 [2]广西工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3]休斯敦大学,美国休斯敦772044006 [4]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 [5]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5

出  处:《土木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0715033);美国自然科学基金(0724190);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178)

年  份:2012

卷  号:45

期  号:7

起止页码:86-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123515376400)、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设计和制作了一个局部区域存在模拟界面剥离损伤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将压电陶瓷片用水泥砂浆封装制成驱动器,预埋入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内部,在信号源产生的正弦扫频电压信号的作用下产生激励信号,同时在钢管外壁不同区域粘贴压电陶瓷片作为传感器,测量具有模拟剥离损伤的钢管混凝土柱四个监测面上压电陶瓷片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分别对位于完好界面和模拟剥离损伤区域压电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了小波包总能量和小波包能量谱分析。发现完好区域小波包能量谱相对于小波包总能量而言离散性更小,且与压电陶瓷位置和应力波传播路径无明显关系。而剥离区域的小波包能量谱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加权相对变化损伤指标,基于该指标对试验模型的界面损伤区域进行了准确识别。将该方法用于某超高层建筑的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混凝土质量和界面粘结性能的评估中,分析结果表明该钢管混凝土柱的混凝土质量和界面间接性能良好。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为监测钢管混凝土柱内部混凝土与钢管壁粘结状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 键 词:健康监测 钢管混凝土柱 压电陶瓷 智能骨料  剥离损伤  小波包能量谱

分 类 号:TU398.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