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内蒙古生态保护工程对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Impact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rogram on Lifestyle Changes of Households in Inner Mongol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睿子[1,2] 甄霖[1] 杜秉贞[3] 胡云峰[1] 闫慧敏[1] 曹晓昌[1,2] 龙鑫[1,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瓦格宁根大学

出  处:《资源科学》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生态服务功能的梯度消耗与环境响应"(编号:KZCX2-EW-306);科技部973计划(编号:2009CB421106)

年  份:2012

卷  号:34

期  号:6

起止页码:1049-10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SCD、CSCD2011_2012、CSSCI、CSSCI2012_2013、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农牧民是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其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从内蒙古生态工程项目政策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研究了1995年至2010年来农牧民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以及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农牧户家庭拥有耕地均大量减少,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投入增加,总体呈现"减产、提效、增收"趋势,其中呼伦贝尔地区以牧业为主,锡林郭勒地区农牧并重,而鄂尔多斯地区牧户减少,打工人口比重增加;食物消费整体上向结构多元化、营养均衡化发展,肉类消费倾向有所不同,与各地区民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家畜干粪的用量正在减少,煤炭、天然气以及电等便捷能源消费逐渐增多。其中,呼伦贝尔地区干粪消费比重仍然很大,锡林郭勒地区秸秆、薪柴消费比重较大,鄂尔多斯地区以煤炭消费为主;农牧民意愿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鄂尔多斯地区、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满意度水平与户均收入高低成正比关系;三个地区多数农牧民对草原生态环境和牲畜养殖抱消极态度,且其下一代倾向于脱离农牧业生产生活、移居至城市。

关 键 词:生态保护工程 农牧民 生产生活  内蒙古  

分 类 号:X820.3] X1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