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入侵种薇甘菊防治措施及策略评估    

Evaluation of the controll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Mikania micrantha H.B.K.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鸣光[1,2] 鲁尔贝[1,2] 郭强[3] 昝启杰[4,5] 韦萍萍[1,2] 蒋露[3] 徐华林[6] 钟填奎[7]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2]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3]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深圳518048 [4]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深圳518033 [5]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深圳518060 [6]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深圳518040 [7]广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广州51006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243;30570330);深圳市绿化委员会基金资助(2007-2010);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2011-2014)

年  份:2012

卷  号:32

期  号:10

起止页码:3240-325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入侵中国南部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种。防治薇甘菊的措施和策略,应根据薇甘菊的物种特性及所能支配的防除资源,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薇甘菊能快速生长覆盖其他植物,其残株断枝易成为独立生长的新个体、种子量巨大且极易扩散,喜入侵次生植被。物理清除适用于小面积,对大面积出现的薇甘菊不应采用。化学防除主要用于应急,但未能改变适于薇甘菊生长的生境,薇甘菊仍可能在数年后再次为害。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控制薇甘菊适用于大面积危害区域,当只以控制而不以根除自然群落的薇甘菊为目标时效果很好。群落改造能一劳永逸地解除薇甘菊的危害,但只适用于宜林地,且成本较高。天敌控制和植物化感防治都尚在探索阶段。未来还应发掘有效天敌,研发综合防治措施,揭示宏观分布规律。薇甘菊防治的正确策略是:对于已形成区域性危害的薇甘菊,根除已经不可能,应采取持久战而非速决战,防止薇甘菊入侵新区域是防治的重中之重,必须优先治理轻度入侵地和能向周边区域甚至是遥远区域扩散的传播源,建立防治示范区或样地。

关 键 词:物理清除  除草剂 田野菟丝子  群落改造  示范样地  

分 类 号:S4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