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阳极氧化物纳米孔道和TiO_2纳米管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 SCI收录)  

Research Progress i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iO_2 Nanotubes and Nanopores in Porous Anodic Oxid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朱绪飞[1] 韩华[2] 宋晔[1] 段文强[2]

机构地区:[1]南京理工大学,软化学与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4 [2]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190

出  处:《物理化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1043;5107707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项目(2009ZX01021-002)资助~~

年  份:2012

卷  号:28

期  号:6

起止页码:1291-130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1_2012、INSPEC、JST、RSC、SCI(收录号:WOS:000305035700002)、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305035700002)、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自组织有序的TiO2纳米管和多孔型阳极氧化膜(PAO)因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倍受关注.阀金属的阳极氧化研究了80多年,但是六棱柱元胞结构和多孔纳米管的形成机理至今尚不清楚.本文不是简单地综述PAO的形成机理,而是从更宽的视角综述了致密型阳极氧化膜与PAO的本质联系和形貌差异.对比两种膜的形貌差异和生长过程有助于孔洞形成本质的认识.简要综述了PAO的传统"场致助溶(FAD)"理论和局限性,重点综述了PAO形成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粘性流动模型、阻挡层击穿模型、氧气气泡成孔模型、等电场强度模型等.在充分对比分析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PAO机理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采用超声氧化、真空或高压条件下氧化以及对电解液中添加碳酸钠或还原剂等方法,对揭示孔洞形成和自组织的本质将会有很大帮助;从电流和阳极氧化效率角度入手,是探究传统FAD理论的物理本质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致密型阳极氧化物  多孔型阳极氧化物  形成机理  阳极氧化 自组织

分 类 号:O614.411] TB383.1[化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