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耕作模式下坡耕地次降雨径流量及径流泥沙颗粒机械组成规律    

Slope Cultivated Land Rainfall Runoff and Sediment Mechanical Composition in Different Tillage Patter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邱野[1] 王瑄[1] 李德利[1] 王宇飞[2]

机构地区:[1]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沈阳110866 [2]铁岭市水利局,辽宁铁岭112000

出  处:《水土保持学报》

基  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110);辽宁省教育厅项目(L2010496)

年  份:2012

卷  号:26

期  号:2

起止页码:62-6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SCD、CSCD2011_201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确定坡耕地在不同耕作模式下,次降雨坡面径流量及径流泥沙中土壤颗粒机械组成规律,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10°坡耕地,顺垄、横垄、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模式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试验小区的次降雨径流量顺序为裸地(LD)>顺垄传统耕作(Ts)>顺垄免耕(NTs)>顺垄免耕秸秆覆盖(NTSs)>横垄传统耕作(Th)>横垄免耕(NTh)>横垄免耕秸秆覆盖(NTSh);不同耕作模式下,坡面流失的泥沙颗粒机械组成均不同,其中LD流失的沙粒含量最多,Ts流失的粉粒含量最少,NTSh流失的粘粒含量最多;不同耕作模式,坡面流失土壤颗粒级配较均匀地为LD、NTs、Th、NTh;不同耕作模式产生的地表径流中,粒径在0.25~0.06mm的土壤流失量最多,当粒组的范围>0.06mm时,各粒组不同处理方式的土壤流失量顺序均为NTSh<NTh<Th<NTSs<NTs<Ts<LD,当粒组的范围<0.06mm时,各处理不同粒组的土壤流失量顺序开始发生波动变化。

关 键 词:径流量 土壤颗粒  免耕秸秆覆盖 横垄  

分 类 号:S157.1] S152.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