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11年1月19日安庆ML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研究  ( EI收录)  

Focal mechanism and focal depth of the 19 January 2011 Anqing earthquak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谢祖军[1,2] 郑勇[1] 倪四道[1] 熊熊[1] 王行舟[3] 张炳[3]

机构地区:[1]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430077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安徽省地震局,合肥230031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20100800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1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4034,41174086,90814009)联合资助

年  份:2012

卷  号:55

期  号:5

起止页码:1624-16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11年1月19日在安徽省安庆市辖区与怀宁县交界处发生了ML4.8级地震,引起安庆市及周边地区强烈的震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我们利用安徽省及临近几个省份区域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首先通过hypo2000绝对定位得到震中位置;然后采用CAP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P、sP、pP和sPmP等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确定;最后,将反演得到的结果作为已知输入,利用F-K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并与观测记录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反演结果显示,这次安庆地震是一个带少量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地震矩震级为MW=4.3,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31°,倾角30°,滑动角29°;节面Ⅱ走向15°,倾角75°,滑动角116°,最佳震源深度为4~5km,属于浅源地震.从震中和震源机制解来看,安庆地震极有可能发生在宿松-枞阳断裂上.

关 键 词:安庆地震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CAP方法  深度震相  

分 类 号:P3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