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轮耕对宁南旱区土壤理化性状和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ALTERNATE TILLAGE 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YIELD OF DRYLAND WHEAT IN ARID AREAS OF SOUTH NINGX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侯贤清[1,2] 李荣[1,2] 韩清芳[1,2] 贾志宽[1,2] 王维[1,2] 杨宝平[1,2] 王俊鹏[1,2] 聂俊峰[1,2] 李永平[3]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陕西杨凌712100 [2]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3]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宁夏固原756100

出  处:《土壤学报》

基  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006BAD29B0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2012BAD09B03)资助

年  份:2012

卷  号:49

期  号:3

起止页码:592-6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CD、CSCD2011_2012、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探索免耕/深松隔年轮耕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2007年至2010年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与连年翻耕3种耕作模式,对土壤容重、团聚体、养分及小麦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深松/免耕和深松/免耕/深松模式显著(p<0.05)降低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的孔隙状况;两种轮耕模式可显著(p<0.05)增加0~40 cm各土层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3种耕作方式比较,深松/免耕/深松模式最能有效增加0~40 cm土壤有机质和0~20 cm土层全氮含量;免耕/深松/免耕和深松/免耕/深松处理较传统耕作显著增加0~40 cm土层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20~4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试验期间,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模式3年平均小麦籽粒产量较传统耕作显著增加,分别增产9.59%和10.69%(p<0.05),以深松/免耕/深松处理增产效果最佳。

关 键 词:轮耕模式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宁南旱区

分 类 号:S341.1] S5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