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氮素吸收类型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Difference in Nitrogen Absorption Ability and Its Reason in Conventional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Uptake Efficienc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于小凤[1] 王坚纲[1,2] 李进前[1,3] 王熠[1] 袁秋梅[1] 仲军[1] 陈琛[1] 田昊[1] 张燕[1] 黄建晔[1] 王余龙[1] 董桂春[1]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2]江阴市农林局,江苏江阴214431 [3]上海万事发实业总公司,上海202179

出  处:《中国水稻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1728;30771275);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09KJA2100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年  份:2012

卷  号:26

期  号:3

起止页码:331-3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和含氮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等6类,以探明影响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总吸氮量最大品种为最小品种的2.44倍,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2)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抽穗前后吸氮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抽穗前吸氮量对总吸氮量影响显著大于抽穗后吸氮量;3)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单穗吸氮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单位面积穗数无优势,单穗吸氮量对总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单位面积穗数;4)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播抽历期、全生育期较长,群体与个体吸氮强度大,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生育期;5)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植株含氮率无优势,干物质生产量对总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植株含氮率,干物质生产量大是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吸氮能力强的一个重要因素;6)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各器官(根、茎鞘叶、穗)吸氮量均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抽穗前茎鞘叶吸氮量大,抽穗后氮从茎鞘叶向穗部转移多,成熟期穗部吸氮量大,有利于提高氮高效吸收型品种氮素累积量。

关 键 词:粳型水稻 品种  吸氮量 吸氮能力  

分 类 号:S511.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