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帝内经》“气至”的阐释对现今针灸临床的启示    

Explication of “Qi-zhi” in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s to Inspire Clinical Practice of Acupunc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迈兰[1] 陈钢[2] 梁繁荣[1]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四川成都610075

出  处:《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No.30930112/C1903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12CB518500)

年  份:2012

卷  号:35

期  号:1

起止页码:68-7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针对当前针灸临床实践中,往往将得气与针感等同,认为针感与疗效呈正相关。然而针感与得气、疗效之间关系尚无定论。方法:依据《黄帝内经》中"气至"的阐释,即通过针刺补泻、治神或静留针而使人体恢复到"气机调畅"的状态,"气至"与否的判断标准为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结果:现今针灸临床:针感不等同于"气至";针感强,疗效未必好;针灸诊治前后宜诊脉,脉诊对于针灸处方施治、判断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留针期间,不一定行针。结论:针灸临床科研中假针的设计原则,需要重新考虑。

关 键 词:《黄帝内经》 针感 气至 针灸临床

分 类 号:R233[中医学类] R24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