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 EI收录)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ion significance of nanopores in Longmaxi shale gas reservoir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尚斌[1,2] 朱炎铭[1,2] 王红岩[3] 刘洪林[3] 魏伟[3] 方俊华[2]

机构地区:[1]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2]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

出  处:《煤炭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211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2CB214702)

年  份:2012

卷  号:37

期  号:3

起止页码:438-4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1_2012、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例,运用氮气吸附法对储层纳米孔隙进行测定,通过等温线和DFT分析,对孔结构特征表征并讨论控制纳米孔隙结构的主因和纳米孔隙对页岩气成藏的意义。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纳米孔组成,具有一定的无规则孔结构,孔隙多呈开放形态,以两端开口的圆筒孔及4边开放的平行板孔等开放性孔为主;垂向上由深到浅,孔隙开放程度减小;纳米主孔位于2~40 nm,占孔隙总体积的88.39%,占比表面积的98.85%;2~50 nm的中孔提供了主要的孔隙体积,小于50 nm的微孔和中孔提供了主要的孔比表面积;TOC是控制该储层中纳米孔隙体积及其比表面积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主要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纳米孔对页岩气的吸附能力极强,在其内部有大量页岩气以结构化方式存在,增加了页岩气的存储量,并使模型表征复杂化;开放状纳米孔可提高页岩气解吸效率和储层渗透率,提高页岩气的产量。

关 键 词:页岩气储层  纳米孔隙结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氮吸附

分 类 号:P618.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