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评价研究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waist back muscle for Tuina manipulatio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2]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上海200437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No.2007CB51270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81025022);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No.SHDC12010113)~~
年 份:2012
卷 号:27
期 号:3
起止页码:562-5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1_201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腰突症的干预机制问题。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 system-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腰部肌群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比值(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60°/s)、AP(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肌电:治疗前组内左右两侧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后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右侧MPF、IEMG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右侧MPF、IEMG(60°/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的协调性,提高腰背伸肌群的放电频率,缓解腰部肌群的疲劳程度,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能是手法治疗腰突症干预机制之一。
关 键 词:手法 腰突症 等速测试 表面肌电 力学性能 机制
分 类 号:R274.9[中西医结合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