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河南省2007—201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    

Analysis of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fever and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in Henan province, 2007 - 2011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康锴[1] 唐晓燕[1] 许汴利[1] 尤爱国[1] 黄学勇[1] 杜燕华[1] 王海峰[1] 赵国华[2] 陈豪敏[1] 刘国华[1] 孟凡俊[2]

机构地区:[1]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郑州450016 [2]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

出  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基  金:基金项目:中澳卫生与艾滋病项目(EID35);河南省医学科技重大攻关项目(2011010017)

年  份:2012

卷  号:46

期  号:2

起止页码:106-1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分析河南省2007--201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专项监测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对2007--2011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集病例血清标本,开展新布尼亚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和病毒分离。结果河南省2007—2011年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1021例,死亡23例,病死率为2.25%。其中信阳市报告1007例,占98.75%。病例主要集中在4—10月,占96.47%(985/1021),5-7月为高峰,占59.16%(604/1021),9月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占12.05%(123/1021)。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9岁(范围为1—88岁),男女性别比为1:1.50(408:613),农民占全部病例的93.73%(957/1021)。465例病例血液标本中新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率为69.25%(322/465),从164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到新布尼亚病毒67株,分离率为40.85%(67/164)。结论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大年龄组女性农民高发,新布尼亚病毒为其主要病原。

关 键 词:人群监测  流行病学 发热 血小板减少 综合征 新布尼亚病毒  

分 类 号:R512.9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