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分析    

Clinic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fixation methods for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曾忠友[1] 张建乔[1] 金才益[1] 严卫锋[1] 吴鹏[1] 宋永兴[1]

机构地区:[1]武警部队骨科医学中心,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骨二科,嘉兴314000

出  处:《中华创伤杂志》

年  份:2012

卷  号:28

期  号:2

起止页码:149-15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1_2012、IC、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 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分别采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1 ~ 66岁,平均41.5岁.损伤部位:T1213例,L127例,L2 16例.按AO分型:A1.2型6例,A3.1型29例,A3.2型9例,A3.3型12例.载荷评分5~8分,平均6.3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8例,D级17例,E级24例.采用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27例,经伤椎固定29例,两组患者均选择性进行单节段植骨融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椎管占位情况的变化.随访过程中观察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恢复情况.采用Den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疼痛和工作状态的恢复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12 ~48个月,平均25.8个月.跨伤椎固定组1例于术后1.5个月出现棒松动,其余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在术后Cobb角矫正、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椎管占位率恢复及最后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保持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跨伤椎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植骨融合21例(78%),经伤椎固定组植骨融合27例(93%)(P<0.05).在局部疼痛评分上,经伤椎固定组优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而在工作状态的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同时能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胸腰椎骨折后路治疗的较好选择.

关 键 词: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内  椎弓根螺钉

分 类 号:R68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