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湘东南印支运动变形特征研究    

Study on the Deformation of Indosinian Movement in Southeastern Hun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柏道远[1] 贾宝华[2] 钟响[1] 刘耀荣[1] 贾朋远[1] 黄文义[1]

机构地区:[1]湖南省地质调查院,长沙410014 [2]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长沙410011

出  处:《地质论评》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南1:25万武冈市和永州市幅区调修测"项目(编号1212011120793);"中国地质构造区划综合研究与区域地质志修编"项目(编号1212010811032)的成果

年  份:2012

卷  号:58

期  号:1

起止页码:19-2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1、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RCCSE、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关于华南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变形特征,一种观点强调其重要性或认为其形成了NNE向为主的上古生界盖层褶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印支运动强度不大,上古生界NNE向主体褶皱形成于燕山运动甚至更晚。鉴于此,本文重点对湘东南印支运动的构造线走向展开了研究,厘定其为NNE向,反映区域NWW向挤压作用。对资兴三都、宜章瑶岗仙、桂东沙田等晚三叠世—侏罗纪残留盆地进行的研究表明,早燕山构造层下伏不整合面切割了上古生界中NNE向褶皱;以NNE走向为轴将不整合面旋转至水平,恢复上古生界岩层走向及构造线方向为NNE向。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层位普遍存在沿东西方向的快速变化。以上表明湘东南印支运动构造线为NNE向而非EW向,区域挤压应力方向为NWW向而非SN向。其动力机制可能与扬子和华夏板块之间产生陆内汇聚有关。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印支运动中华南不同地区的构造背景及构造体制存在显著差异。

关 键 词:印支运动 构造线走向  构造背景  湘东南 华南  

分 类 号:P5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