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省1312名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Study on the detection rate and risk factors regarding non-suicidal self-injurious behavior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闫敬[1] 朱翠珍[2] 司徒明镜[1] 杜娜[1] 黄颐[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成都610041 [2]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出  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77B00)

年  份:2012

卷  号:33

期  号:1

起止页码:46-4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1、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了解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Q—A)、家庭环境量表简式(FES—F)、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SSSA)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于2011年4月以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彭州市和三台县抽取的131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88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288名中学生中,有22.67%的人在近一年内曾有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22.70%、22.6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3.36%的人曾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伤害,割伤或烫伤白已者中以男牛居多,为26.88%,女生为11.36%。有非自杀性白伤行为者的ASLEC、CES-D的量表分数较无自伤行为者高,而SSSA量表分数则低于无自伤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矛盾、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少是中学生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当地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很高,应依据其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关 键 词:非自杀性自伤  中学生 危险因素  

分 类 号:B846[心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