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多层螺旋CT对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and 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sis:a Multi-Slice Spiral CT Stud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文亮[1] 何利平[2] 韩丹[1]

机构地区:[1]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室,云南650031 [2]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650106

出  处:《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  份:2011

卷  号:30

期  号:12

起止页码:1758-176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CD、CSCD2011_2012、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60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579例)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26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男333例,女272例,年龄22~87岁,平均(60.1±12.5)岁。利用工作站软件测量每例心脏EAT体积,同时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发生病变、病变程度(包括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钙化积分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分为无斑、软斑、钙斑、混斑)、有无壁冠状动脉,记录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有无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分析EAT体积与BMI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EAT体积与BMI呈正相关(rs=0.504,P<0.001)。所有病例总体分析,有、无粥样硬化两组EAT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病变组低于有病变组(Z=-4.839,P<0.001)。患相关疾病者中有、无粥样硬化两组EAT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冠状动脉病变组低于有冠状动脉病变组(Z=-2.885,P=0.004)。分别对BMI<24、≥24及<30的病例按有、无粥样硬化分组比较EAT体积差异,均显示EAT体积无病变组低于有病变组(Z=-3.714,P<0.001;Z=-3.53,P<0.001;Z=-4.871,P<0.001);但BMI≥30的28例中,冠状动脉有、无病变组EAT体积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Z=-0.024,P=1)。进一步对BMI<30的病例行冠状动脉患病风险评估计算得出,EAT体积>147.13 mm3则患病风险高;EAT体积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EAT体积与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及左旋支的狭窄程度均无相关。EAT体积与钙化积分程度呈正相关(rs=0.146,P<0.001)。EAT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支数呈正相关(rs=0.209,P<0.001)。不同性质斑块心外膜脂肪量不同(χ2=21.288,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无斑块组低于软斑组(P=0.002);无斑块组低于混斑组(P<0.001);其他无差别。分别对有、无粥样硬化病例按是否出现壁冠状动脉分组,分

关 键 词:心外膜脂肪组织 体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分 类 号:R54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