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强降水的湿螺旋度分析    

Moist Helicity Analysis of a Heavy Rainstorm in Sichuan Basin Induced by Plateau Vortex Moving Eastwar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楚惠[1] 李国平[2] 牛金龙[3] 罗玲[4] 张卫[5]

机构地区:[1]四川省气象台,四川成都610072 [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 [3]成都市气象台,四川成都610071 [4]四川省资阳市气象局,四川资阳641300 [5]四川省广安市气象局,四川广安638000

出  处:《高原气象》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5023;40775032;40675059);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开放课题(2009LASW-A01);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1-044);四川省气象局2011年青年基金项目(2011-01)共同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30

期  号:6

起止页码:1427-14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地面和高空资料,应用螺旋度原理,对2009年7月30~31日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湿z-螺旋度负值区水平分布与相应时段降水落区和强降水中心的分布对应较好,强降水时段,湿z-螺旋度负值有显著的增加;湿z-螺旋度垂直分布反映出暴雨发生时的大气动力特征,暴雨区上空低层正涡度、水汽辐合旋转上升与高层负涡度、辐散相配合,是触发暴雨的有利动力机制。相对螺旋度与降水落区及降水中心分布配合较好,并与未来6h降水落区及分布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强降水中心通常出现在相对螺旋度梯度的大值一侧,这对降水落区及强度分布的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 键 词:高原低涡 暴雨 湿螺旋度  

分 类 号:P426.62[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