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洋板块俯冲带地震波各向异性及剪切波分裂的成因机制  ( EI收录)  

On the Formation of Seismic Anisotropy and Shear Wave Splitting in Oceanic Subduction Zon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孙圣思[1] 嵇少丞[1,2]

机构地区:[1]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民用、地质、采矿工程系,蒙特利尔H3C 3A7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出  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基  金: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委员会(NSERC);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基金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35

期  号:4

起止页码:628-64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大洋板块俯冲带是许多重要地质作用(例如脱水、部分熔融、岩浆和地震活动)发生的场所。对位于俯冲带之上的地震台站所检测到的不同剪切波的数据解析,可以获得源于上覆板块、地幔楔、俯冲板块和板下地幔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关键信息。本文系统总结了世界各地大洋俯冲带的剪切波分裂样式,对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大洋俯冲带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的主要成因模式(例如地幔楔拐角流、与海沟迁移有关的平行海沟的地幔流、橄榄石位错蠕变形成各类组构以及蛇纹石化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详尽地评述。由橄榄石(010)[100]、(010)[001]、(100)[001]、{0kl}[100]、(001)[100]和{110}[001]位错蠕变形成的晶格优选定向(LPO)分别称之为A型、B型、C型、D型、E型和F型组构,其中A型、D型和E型组构总是导致剪切快波的偏振方向()平行于地幔流的方向,而B型组构则导致垂直于地幔流的方向。C型组构虽然也能使平行于地幔流方向,但快慢波之间的延迟时间(δt)则不如同等条件下A型组构形成的那么大。F型组构导致剪切波在垂直于地幔流动面的方向上传播时几乎不发生分裂。叶蛇纹石是俯冲板块地幔和地幔楔中最主要的含水矿物,具极低的流变强度、很低的地震波速和很大的弹性各向异性。蛇纹石化程度越高,变形地幔岩的各向异性就越大,则弧前地幔楔的剪切波分裂愈强。只要蛇纹石的含量超过10%~20%,则变形地幔岩的地震波各向异性特征将由蛇纹石的LPO主导。地幔楔的剪切波分裂特征主要取决于其蛇纹石化程度与俯冲角度,陡倾的俯冲和高程度的蛇纹石化有利于形成平行于海沟的。

关 键 词:大洋俯冲带  地震波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橄榄石组构  海沟迁移  蛇纹岩化  地幔楔

分 类 号:P541] P315.2[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