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云南抚仙湖近现代沉积速率变化研究  ( EI收录)  

Modern Sedimentation Rates of Fuxian Lake by ^(210)Pb and ^(137)Cs Dat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小雷[1,2] 杨浩[1] 丁兆运[1,3] 杨本俊[1,4] 张明礼[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 [2]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南京211171 [3]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4]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3071;41030751);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9KJA170002);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项目(1243211601039)~~

年  份:2011

卷  号:66

期  号:11

起止页码:1551-15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IC、JST、PROQUE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借助GPS定位,采集了云南抚仙湖不同区域的7个沉积物柱芯。通过对抚仙湖沉积物柱芯样品的放射性核素210Pb和137Cs测试分析,发现所有柱芯中均存在3个公认的137Cs计年时标(1954年137Cs首次沉降、1963年全球公认的137Cs最大沉降蓄积峰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产生的137Cs沉降蓄积峰),部分柱芯中存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大气核试验形成的1975/1976年次级蓄积峰,分析了该次级定年时标存在的合理性。借助210PbCRS计年模式获得了抚仙湖过去百余年来的沉积年代,与137Cs时标计年结果相比较存在一定偏差,对两种计年结果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基于210Pb和137Cs计年结果,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得出,自19世纪中期以来,抚仙湖各个沉积物柱芯(FX6除外)的沉积速率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A:自然演化阶段,B:人为扰动阶段,C:人为改造阶段。这种不稳定的沉积环境与抚仙湖地区相应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表明人类活动是影响短时间尺度下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关 键 词:210pb计年  137Cs计年  抚仙湖  沉积速率 人类活动  

分 类 号:X5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