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  ( EI收录)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the Shandong-Jiangsu-Anhui segment of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and adjacent area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耘[1] 李清河[1] 张元生[2] 孙业君[1] 毕雪梅[1] 金淑梅[1] 王俊[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 [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4031;40374033)资助;江苏省科技发展项目(BE2009691;BE2011814)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54

期  号:10

起止页码:2549-255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INSPE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深断裂带.为了揭示该断裂带的深部结构,本文利用江苏、安徽、山东、上海和浙江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到时资料,对8700个地震事件重新精确定位,进而开展了多震相地震走时成像法反演地壳速度结构.通过分析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三维地壳速度结构图像,发现(1)研究区内不同构造块体具有差异明显的地壳速度结构,即下扬子断块总体速度偏低,华北断块速度高于下扬子断块,大别断褶带和苏鲁断块整体速度最高;(2)在上地壳5~15 km内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的P波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地壳速度与周围区别不大,但下地壳该区域速度电较高;(3)在20~25 km深度范围内,30°N~36°N,115°E~124°E间显示为低速异常区,研究区内发生的中强地震与该低速异常区分布有较强的空间对应关系;(4)莫霍面总体呈现西深东浅,南深北浅的形态;(5)研究区内沿郯庐断裂带速度结构呈现分段性,反映了不同构造块体间的速度差异,郯庐断裂带具有明显的构造块体边界特征.

关 键 词: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  三维地壳速度结构  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  低速区与中强震  

分 类 号:P3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