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源性新破口——从支架力学损伤角度的思考    

Stent Graft Induced New Entry after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Insight from Biomechanical Injury by Stent Graf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董智慧[1] 符伟国[1] 王玉琦[1] 郭大乔[1] 徐欣[1] 陈斌[1] 蒋俊豪[1] 杨珏[1] 史振宇[1] 竺挺[1] 石赟[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032

出  处:《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基  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011-2013年);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项目编号:2010017)~~

年  份:2011

卷  号:18

期  号:10

起止页码:1031-10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IC、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着重从力学损伤的角度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后并发人工血管内支架(简称支架)源性新破口(SINE)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本研究中SINE定义为:排除了腔内操作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和自然病程进展,由支架本身引起的、发生在支架两端的新破口,出现在支架近端和远端者分别称为近端SINE和远端SINE。回顾性收集2000年8月至200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6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22例并发SINE患者的临床资料,另有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在外院完成初次TEVAR后14个月并发远端SINE来我院治疗。分析SINE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治疗、随访效果及其原因。结果本组有23例SINE共24处破口,其中近端SINE 15例(16处),远端SINE 7例(8处),1例患者先后在支架近、远端出现破口。我院SINE总体发生率为3.4%(22/650),死亡6例,死亡率为26.1%(6/23)。16处近端SINE均位于主动脉弓大弯侧,导致逆行性A型夹层。8处远端SINE均出现在撕裂的内膜片一侧,其中5例引起夹层动脉瘤持续增大,3例随访稳定。23例患者初次TEVAR治疗中支架均跨主动脉弓降部释放。结论 TEVAR术后并发SINE并不罕见,死亡率高。支架导致的力学损伤是SINE形成的重要潜在因素,支架设计和围手术期评估时重视该因素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主动脉夹层 人工血管内支架源性新破口  血管腔内手术  

分 类 号:R65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