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日本七鳃鳗Arg-Gly-Asp毒素蛋白Lj-RGD3野生型与RGD全缺失突变体Lj-112的抗血管新生作用    

Anti-angiogenic activities of Lj-RGD3 toxin protein from Lampetra japonica and its mutation protein Lj-112 without RGD motif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继红[1,2] 张亚前[1,2] 吕莉[3] 刘欣[1,2] 李庆伟[1,2]

机构地区:[1]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连116029 [2]辽宁省生物技术与分子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9 [3]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大连116044

出  处:《生物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No.2007AA09Z4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770297);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No.2008T102);大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No.2010E13SF143);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博士启动基金(No.20081080);大连市科学技术局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No.2008J22JH010)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27

期  号:10

起止页码:1428-14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七鳃鳗Arg-Gly-Asp(RGD)毒素肽Lj-RGD3与富含组氨酸糖蛋白HRG具有序列同源性,而RGD毒素蛋白及HRG都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活性,但作用靶点不同。为研究Lj-RGD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野生型Lj-RGD3及其RGD全缺失突变体Lj-112进行了抗血管新生功能研究。将3个RGD模体的全缺失突变体基因Lj-112全序列合成后构建于pET-23b载体,对野生型Lj-RGD3及突变体Lj-112蛋白进行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采用MTT法测定野生型和突变体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Transwell细胞培养板及人工基质膜Matrigel模仿体内环境研究rLj-RGD3与rLj-112对ECV304细胞迁移及浸润的抑制作用;运用鸡绒毛尿囊膜(CAM)模型检测rLj-RGD3与rLj-112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两种蛋白对整合素连接激酶ILK-1表达的影响。经组氨酸亲和层析获得了分子量约为15 kDa的rLj-RGD3及rLj-112纯化蛋白。MTT实验表明,rLj-RGD3与rLj-112均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FGF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rLj-RGD3的IC50为0.889μmol/L,rLj-112的IC50为0.160μmol/L。迁移及浸润结果表明,Lj-RGD3与Lj-112均能抑制ECV304细胞的迁移,抑制率分别为50%和63%;而以bFGF为趋化剂的ECV304细胞穿透Matrigel的浸润行为均明显受到抑制,且Lj-112的抑制功能强于Lj-RGD3。CAM血管新生实验结果表明,rLj-RGD3与rLj-112均能抑制CAM的血管新生,且同等剂量条件下rLj-112的作用强于rLj-RGD3。ILK-1的ELISA实验结果表明,rLj-RGD3与rLj-112均能下调ECV304细胞ILK-1的表达。野生型rLj-RGD3与其RGD全缺失突变体蛋白rLj-112均具有抑制血管新生功能,且突变体Lj-112的活性高于野生型Lj-RGD3,这说明Lj-112为HRG功能蛋白,而野生型Lj-RGD毒素蛋白与HRG序列的同源性并未使白其抗血管新生功能得到协同加强,二者的抗血管新生功能涉及了不同的信号通路。

关 键 词:日本七鳃鳗  RGD毒素蛋白  富含组氨酸糖蛋白  突变体 血管新生

分 类 号:Q7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