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事件沉积对印支运动Ⅰ幕的指示  ( EI收录)  

The Middle-Late Triassic Event Sediments in Ordos Basin: Indicators for Episode Ⅰ of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安清[1,2] 陈洪德[2] 侯明才[2] 楼章华[1] 徐胜林[2] 李洁[2] 苏中堂[2]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海洋资源研究所,杭州310058 [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出  处:《地质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739901);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08ZX050441-2)资助成果

年  份:2011

卷  号:85

期  号:10

起止页码:1681-16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Ⅰ幕在华北板块东部明显地表现为中、上三叠统间的不整合,而西部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内部一般为连续沉积,使得印支运动Ⅰ幕难以识别。本文通过观察延长组的钻井岩芯,分析了湖底扇、震积岩、凝灰岩和油页岩等事件沉积体的发育特征及时间序列,显示出它们发育的高潮期皆为长7油层组沉积初期,时间上与印支运动Ⅰ幕相耦合,是鄂尔多斯盆地印支运动Ⅰ幕的重要标志,暗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上三叠统的界线可能大致相当于长7与长8油层组间的界线;平面分布上,都具有从西南部向东北部减少减弱的特点,表明这些事件沉积主要是印支期的秦岭造山作用的沉积响应。事件沉积的成因联系和Dickinson三角图解表明,印支期的秦岭碰撞造山过程导致了鄂尔多斯盆地发生前所未有的变格,盆地的成因动力主要来自古特提斯洋关闭过程中的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间的碰撞缝合作用。

关 键 词:印支运动 事件沉积  延长组 中—晚三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

分 类 号:P618.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