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中绿泥石矿物特征  ( EI收录)  

Characteristics of Chlorite Minerals from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Zhenjing Area, Ordos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霞[1] 林春明[1] 陈召佑[2]

机构地区:[1]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 [2]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郑州450006

出  处:《地质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72075);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90091110023)资助成果

年  份:2011

卷  号:85

期  号:10

起止页码:1659-16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中绿泥石矿物的类型、赋存状态、形成时间、晶体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绿泥石以铁镁绿泥石和铁斜绿泥石为主,包括陆源碎屑绿泥石、自生绿泥石和蚀变绿泥石3种,自生绿泥石又包括颗粒包膜、孔隙衬里和孔隙充填绿泥石3种,以孔隙衬里绿泥石为主,形成时间依次为:颗粒包膜绿泥石→孔隙衬里绿泥石→孔隙充填绿泥石,蚀变绿泥石的形成可贯穿于整个成岩阶段。不同类型绿泥石的晶体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各异。陆源碎屑绿泥石是与碎屑颗粒一起搬运沉积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水动力较弱的沉积环境中,其Fe、Mg、Mn和AlⅣ含量最高,Si、Ca和AlⅥ含量最低。蚀变绿泥石具较高含量的Fe、Mg和AlⅣ,较低含量的Si、Ca和AlⅥ,因主要由富铁镁碎屑蚀变而来,分布与其具空间上的耦合性。自生绿泥石的Fe、Mg和AlⅣ含量最低,Si、Ca和AlⅥ含量最高,孔隙衬里绿泥石较孔隙充填绿泥石含较高含量的Fe和K及较低含量的Ca和Mg,且从碎屑颗粒边缘到孔隙中心方向其Fe、Mg、AlⅣ和六次配位阳离子总数逐渐增加,K、Si、AlⅥ含量逐渐减少。颗粒包膜和孔隙衬里绿泥石主要见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口砂坝中,其所需铁镁物质由同沉积絮凝含铁镁沉积物溶解提供;孔隙充填绿泥石的分布受控于砂岩结构,砂岩粒度越粗、孔喉结构越好越有利于其发育,所需铁镁物质由泥岩压释水提供。

关 键 词:绿泥石矿物 晶体化学特征  成因机制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分 类 号:P578.4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