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夏闲期轮耕对小麦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rotational tillage during summer fallow on wheat field soil water regime and grain yiel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侯贤清[1,2] 王维[1,2] 韩清芳[1,2] 贾志宽[1,2] 严波[1,2] 李永平[3] 苏秦[1,2]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陕西杨凌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部旱地作物生产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3]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宁夏固原756100

出  处:《应用生态学报》

基  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9B03);"节水共性技术研究"项目(2007BAD88B10)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22

期  号:10

起止页码:2524-253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GEO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研究了夏闲期免耕/深松/免耕(T1)、深松/免耕/深松(T2)、连年翻耕(CT)3种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年夏闲期T1和T2处理后,农田土壤蓄水效率平均分别较连年翻耕处理提高15.2%和26.5%;T1和T2处理的降水潜在利用率较高,分别达到37.8%和38.5%,降水生产效率平均分别较连年翻耕处理提高9.9%和10.7%.夏闲期轮耕能显著降低休闲期的土壤无效蒸发,有效保蓄小麦生长期的土壤水分.在冬小麦生长前期,T1和T2处理0~200cm土层土壤水分平均分别较连年翻耕处理增加6.8%和9.4%;在拔节-抽穗-灌浆期,与连年翻耕处理相比,两处理可显著提高0~200cm土层土壤蓄水量,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较高.不同轮耕模式在增加作物耗水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CT处理相比,3年T1和T2处理作物耗水量平均分别提高5.2%和6.1%,产量分别增加9.9%和10.6%,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4.5%和4.3%.相关分析表明,在干旱缺水的宁南地区,冬小麦播种期、拔节-抽穗-灌浆期的土壤蓄水量可显著影响产量,尤其抽穗期的土壤蓄水量对产量的影响更大.

关 键 词:轮耕方式  夏闲期 冬小麦 土壤水分 产量  宁南旱区

分 类 号:S51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