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ARIMA模型的生态足迹动态模拟和预测——以甘肃省为例    

Dynamic ecological footprint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based on ARIMA Model:a case study of Gansu Province,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勃[1] 刘秀丽[1,2]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00 [2]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忻州034000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6103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0-4);生态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5002-021);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项目(NWNU-KJCXGC-03-66)

年  份:2011

卷  号:31

期  号:20

起止页码:6251-626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生态足迹(EF)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方法。然而目前对其发展趋势准确的定量分析尚不多见。可采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来模拟并预测区域生态足迹。综合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和ARIMA模型对甘肃省1949—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10—2015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49—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预计2010—2015年上升趋势明显加快,2015年会增加到2.6051 hm2/人,是2009年的1.67倍;1997—2004年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2005年之后逐年增加,预计2010—2015年仍会增加;预计2010—2015年所有人均生态足迹组成类型均呈现上升趋势,尤以人均化石能源生态足迹增长显著;1997—2009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生态赤字,甘肃省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预计2010—2015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略有增长,但仍小于人均生态足迹,生态赤字不断增大,预计2015年增长到-2.0468 hm2/人,约为2009年(-1.0262 hm2/人)的两倍,甘肃省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化石能源的消耗而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大量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草地荒漠化是引起甘肃省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改变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费模式,控制人口规模,减少人均生态足迹消耗,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承载力是促进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经。

关 键 词:ARIMA模型 生态足迹 模拟  预测  甘肃省  

分 类 号:X1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