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兴安岭中部乌兰浩特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成因——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制约    

Petrogenesis of Mesozoic granite in Wulanhaote region,central Da Hinggan Mountains: constraints from geochemistry and Sr-Nd-Hf isotop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漪[1] 葛文春[1] 王清海[2]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 [2]吉林大学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吉林长春130026

出  处:《岩石矿物学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814003)

年  份:2011

卷  号:30

期  号:5

起止页码:901-9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大兴安岭中部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和构造背景的确定对讨论该地区及东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乌兰浩特地区中生代花岗岩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及Hf、Nd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研究区中晚三叠世查干岩体是A2型花岗岩;早中侏罗世景阳岩体为I型花岗岩,而大石寨岩体是具有特殊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的花岗岩;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可根据其Sr含量划分为高Sr和低Sr两类,它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源岩组成,但其起源深度不同。其中高Sr型花岗岩类似于C型埃达克质花岗岩,起源于压力较高的下地壳,而低Sr型及永和屯花岗岩则是起源于压力较低的中地壳的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全岩Nd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及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乌兰浩特地区花岗岩类岩石的源区主要为显生宙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并有老的地壳物质的贡献,并且随着花岗岩侵位时间的逐渐变新,锆石的εHf(t)值逐渐减小,认为地幔上涌导致岩浆底侵以及老地壳物质的折返是造成下地壳源岩组成复杂的原因。

关 键 词:乌兰浩特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SR-ND-HF同位素 大兴安岭  

分 类 号:P588.121] P597[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