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白山区林下主要灌木生物量估算与分析    

Estimation and analysis of understory shrub biomass in Changbai Mountai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何列艳[1] 亢新刚[1] 范小莉[1] 高延[2] 冯启祥[2]

机构地区:[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03 [2]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吉林汪清133200

出  处:《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04027)

年  份:2011

卷  号:35

期  号:5

起止页码:45-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INSPEC、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天然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人工落叶松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林下灌木层分布较广泛的10个物种以植冠面积(Ac)、植冠体积(Vc)、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H)为自变量的器官生物量模型,并按照灌木形态的不同分别乔木型灌木(主干明显)、典型灌木(分枝多,主干不明显)构建混合物种模型,选出R2较大、SEE较小的模型作为最优模型,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及其在不同物种和器官中的分配。结果表明:单一物种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多为线性、二次或者三次方程,干、枝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D2H或者Vc,叶生物量最优模型采用的自变量多为Ac或者Vc,根的多为D2H。混合物种模型的最优方程为幂函数或三次方程,最优模型的自变量除典型灌木枝模型为Vc外,其他各器官模型自变量都为D2H。计算得到的天然云冷杉林、杨桦次生林、人工落叶松林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 013.59、3 950.66和4 649.36 kg/hm2,且乔木型灌木对生物量的贡献率大于典型灌木。

关 键 词:长白山区  生物量模型 乔木型灌木  典型灌木  

分 类 号:S718[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