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Choroidal thickness of Chinese population and its relevant facto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曾婧[1] 丁小燕[1] 李加青[1] 刘冉[1] 马伟[1] 潘间英[1] 唐仕波[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60

出  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685);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18031700045)

年  份:2011

卷  号:27

期  号:5

起止页码:450-45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_E2011_2012、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T)值,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80名志愿者360只眼纳入本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A组)、30~39岁组(B组)、40~49岁组(C组)、50~59岁组(D组)、60~69岁组(E组)、70~85岁组(F组),分别为33、31、29、30、31、26名。同时,再将志愿者分为〈60岁和≥60岁组,分别为123、57名。采用海德堡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加强厚度成像(EDI)技术,以长度为8.8mm的扫描线段对后极部黄斑中心凹行0。和90。方位扫描,测量中心凹下CT值;同时测量离中心凹处1、3mm处上方(S)、下方(I)、颞侧(T)、鼻侧(N)的CT值,分别标记为S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观察不同方位、性别、眼别及年龄组受检者间CT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60岁和≥60岁组CT与年龄、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中心凹下平均CT值为(262.78±84.38)μm。S1mm、I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平均CT值分别与中心凹下CT值比较,除S1mm、T1mm方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方位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性别、眼别间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年龄组间中心凹下平均CT值比较,A、B、C、D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较A、B、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60岁组年龄与CT无相关性(r=-0.055,P〉O.05),屈光度与CT之间呈正相关(r=0.147,P〈O.05);≥60岁组年龄与CT呈高度线性负相关(r=-0.543,P〈O.05),屈光度与CT之间无相关性(r=-0.008,P〉0.05)。结论中国人黄斑区CT值为(262.78±84.38)μm。屈光度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 键 词:黄斑/生理学  脉络膜 屈光不正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分 类 号:R77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