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运用稀疏法分析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以样方实测乔木种数据为例    

Rarefaction approach to analyzing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pecies richness along altitudinal gradients:a case study with arborous species dat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邢开雄[1,2] 康慕谊[1,2] 王强[1,2] 段锦[1,2] 戴诚[1,2]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出  处:《生物多样性》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671065)

年  份:2011

卷  号:19

期  号:5

起止页码:581-5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1_2012、DOAJ、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植物物种丰富度随山地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种-面积关系的任何模型对群落物种数目所作估计,其精度都依赖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尺度以及所涉及的分类群。作者以秦岭南坡森林群落样方实测的乔木种数据为例,借鉴群落最小面积(minimum area,MA)的概念及其确定方式,利用稀疏法(rarefaction)确定了能够反映研究区物种丰富度的最小表现样方数(minimum plot number),利用3种分组方式将样方总体数据按海拔带分为不同的亚组计算各亚组的物种丰富度,分析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样方总体内计算任意数目的样方亚组的物种数时,稀疏法可以整合整个研究区的物种组成特点,避免单个样方数据对物种数估算的误差影响;以最小表现样方数为基础来确定物种丰富度,体现了物种数与样方数(所占面积)的非线性关系,从而保证了计算结果的物种丰富度有充分的代表性。(2)秦岭南坡森林群落乔木物种的丰富度在中海拔范围(1,400-1,900m)达到最大(≥80种),而乔木物种密度分布的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890m处(=9.5种/km2),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等样方数高度带滑动分组方法结合物种密度计算分析,不仅样方分组较详尽,而且减少了各样方组间的微小差异,是运用稀疏法考察区域物种丰富度时相对理想的样方分组方法。

关 键 词:稀疏法  最小表现样方数  物种丰富度 物种密度 秦岭南坡

分 类 号:Q948[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