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SBE法的北京市郊野公园绿地结构质量评价技术    

Assessment on Structural Quality of Landscapes in Green Space of Beijing Suburban Parks by SBE Metho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章志都[1,2] 徐程扬[1] 龚岚[1] 蔡宝军[3] 李翠翠[1] 黄广远[1] 李波[1]

机构地区:[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局,三明365000 [3]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100029

出  处:《林业科学》

基  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年  份:2011

卷  号:47

期  号:8

起止页码:53-6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以北京市已建的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共收集46张一般绿地景观照片、50张建筑与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景观照片、54张滨水植物景观照片和相关资料,采用景观美景度评判法对郊野公园这3种绿地类型进行景观评判,并利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构建相应的美景度模型,对绿地结构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一般绿地结构主要因素为绿视率、郁闭度、植物色彩数量、植物色彩对比度、生活型构成和植物野趣程度;影响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相对枝下高、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枝叶密度和建筑物风格;影响滨水植物景观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植被空间占有率、总体协调性、栽植方式和层片结构。根据景观美景度模型所反映的群众喜欢度,对郊野公园上述3种绿地的结构调整提出如下经营建议:1)对于一般绿地,应充分利用野生花草和乡土灌木,构建以乔灌草为主的林分结构,以增大绿地的绿视率,促进植被向近自然方向发展;结合密度调整,对现有绿地进行局部物种组成调整,充分利用不同色系植物营造出具有一定变化和对比度的景观;建议将郁闭度控制在0.6~0.8;加大大径级林木的培育力度,营造疏密有致的林下游憩空间;2)对于建筑、小品和道路等人造硬质景观周边绿地,可通过合理的植物应用、建筑物体量和风格的控制,使人造硬质景观与环境更加协调,利用植物构建合乎人体空间尺度的内部开放空间以满足休闲游憩的需求;在树种选择上,应选择分枝高度较高、枝叶密度较大的林木,避免规整成排种植树木的栽植方式,建筑物风格应以古朴为主;3)对于滨水景观,应优先协调植物空间占有率和水域面积的关系,林木栽植方式以孤植和列植为好,并注重植物的垂直结构配置,营造自然式的群落结构,形成自然、野趣的滨水景观。

关 键 词:郊野公园 美景度评判法  景观结构质量  游憩 北京  

分 类 号:S731.3[林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