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初步分析    

Primary Analysis of Peri-operative Hidden Blood Loss after Surgery for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罗涛[1] 黄伟杰[1] 吴伟[1] 华筠毅[1] 洪成[1] 倪纲[1]

机构地区:[1]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骨科,上海200125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

基  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创新项目(PKJ2009-Y26)

年  份:2011

卷  号:17

期  号:9

起止页码:796-79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76.4±3.4)岁。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32例,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b型20例,Ⅱa型12;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患者36例,其中Ⅱb型16例,Ⅲ型20例。肥胖组38例(BMI大于30),非肥胖组(BMI小于等于30)30例。高龄组(年龄大于等于80岁)32例,非高龄组(年龄小于80岁)36例。所有病例均为初次单侧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即可维持正常血压。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患者的失血总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即为隐性失血量。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失血总量为87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量149mL,平均隐性失血量722mL,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7.1%和82.9%,隐性失血量远多于显性失血量。DHS组与PFNA组间、男女组间和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的术后失血无显著性差异,高龄组术后失血总量和隐性失血量大于非高龄组。结论隐性失血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原因,应予以关注并及时补充血容量,手术方式、性别和肥胖不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高龄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应特别重视高龄患者的隐性失血,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关 键 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分 类 号:R683.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