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Risk factors of renal artery pseudoaneurysm following partial nephrectom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宇军[1] 瞿旭东[2] 张建平[1] 张立[1] 林宗明[1] 孙立安[1] 郭剑明[1] 朱同玉[1] 张永康[1] 王国民[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上海200032 [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放射科,上海200032

出  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年  份:2011

卷  号:32

期  号:9

起止页码:617-62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S、CSCD、CSCD2011_2012、EMBASE、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肾动脉假性动脉瘤(RAP)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年7月至2010年5月,肾细胞癌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464例,术后发生RAP5例(1.1%)。均为男性,左侧2例,右侧3例。对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方法、RA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的解剖学特征按照肾脏测量评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例RAP肾脏测量评分总分8~10分,属中、重度复杂性肿瘤。肿瘤直径3.6cm,平均2.5~5.0cm(直径评分1—2分)。4例呈外生性生长,其中3例≥50%肿瘤体积位于肾实质内(外生部分所占比例评分2分),1例为完全内生性肿瘤(外生部分所占比例评分3分)。肿瘤与肾集合系统的距离均≤4mm(距离集合系统或肾窦评分3分)。4例肿瘤跨越肾极线和(或)肾中轴线(位置与极线关系评分3分),1例位于下极线下方(位置与极线关系评分1分),但肿瘤靠近肾门。5例术后3—23d,平均12d,发生肉眼血尿和不同程度贫血,4例伴有背部疼痛,2例有明显低血容量表现,分别输血1000ml和1800ml。增强CT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显示RAP主要来源于肾段动脉分支。4例经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愈(3例栓塞1次,1例2次),1例栓塞治疗失败行患肾切除。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5例肾功能正常,RAP无复发。结论肾部分切除术后迟发血尿的患者均应警惕RAP的可能性。肿瘤位置及其与肾段动脉分支的关系可能是发生RAP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病例、仔细缝合血管断面和肾实质可减少RAP的发生。早期选择性动脉栓塞是RAP首选治疗方法。

关 键 词:肾癌 肾部分切除 肾假性动脉瘤  肾脏测量评分系统  

分 类 号:R737.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