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091111”山西特大暴雪过程的流型配置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Flow Pattern Configuration and Physical Quantity Diagnostic Analysis of Heavy Snowstorm Process in Shanxi on 11 November 2009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苗爱梅[1] 贾利冬[2] 李智才[3] 申李文[1]

机构地区:[1]山西省气象台,山西太原030006 [2]山西省气象局,山西太原030002 [3]山西省气候中心,山西太原030006

出  处:《高原气象》

基  金: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基于GIS的极端气象灾害预警与评估集成系统"(20090311083);中国气象局行业公益项目"冬季降水相态预报技术研究"(GYHY201006010);山西省气象局领军人才项目"山西省气象灾害预报与对策研究"共同资助

年  份:2011

卷  号:30

期  号:4

起止页码:969-98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JST、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09年11月9~12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特大暴雪过程进行了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持续性大暴雪天气过程出现在两种环流背景下,大暴雪期间主要受3个中-α尺度的暴雪云系影响;特大暴雪、大暴雪云系的生成、发展及移动与700hPa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生成、发展、移动及存亡息息相关。400hPa以下东北、西南、偏西3支偏西急流强盛,且随高度顺转,是这次百年一遇特大暴雪过程流型配置的主要特征。200hPa以下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湿层厚度高达200hPa,散度的垂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对称结构,强降雪时段400hPa以下水汽辐合量成倍增长。这种物理量场的有利配置促进了低层湿空气的聚合及向上的抬升运动,为大暴雪、特大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两种环流背景下出现的降雪量与散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场高低层的辐散、辐合强度及湿层的厚薄成正比;散度变率的增加与强降雪峰值的出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有12~18h的提前量。

关 键 词:山西  特大暴雪 流型配置  物理量诊断

分 类 号:P426.63[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