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特征
Contaminant and Sourc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ediments from Bailang Underground River in Karst Area,Guangx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生物地质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 [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基 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200720)
年 份:2011
卷 号:34
期 号:8
起止页码:42-4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8、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UPD、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探索喀斯特地下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研究选择典型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进行,沿途采集7个断面的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16种优控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上层沉积物中总PAHs浓度为37.75~1 662.72 ng/g,下层沉积物为43.46~1 220.79 ng/g,大部分采样点上、下层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研究显示,沉积物中PAHs浓度进口高于出口,进口以4~6环的为主,出口以2~3环的为主;由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的差异,在地下河中4~6环PAHs显示近距离迁移,而2~3环PAHs显示远距离迁移;由于沉降和吸附作用,地下河环境对污水中的PAHs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通过PAHs成份谱比较,发现沿途大石围天坑群的"冷陷阱效应"富集作用及土壤侵蚀作用使大石围河段沉积物中的PAHs增加了106%;比值法来源分析,表征县城区域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为石油类和燃烧源的混合源,乡村区域以草、木燃和煤燃烧源为主;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地下河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水平。
关 键 词:多环芳烃 大石围天坑群 地下河 沉积物 喀斯特 污染特征
分 类 号:X5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